文教頻道
4年“磨”輪片 一朝勇折桂
——訪自制教具能手練海燕
發(fā)布時間:2023-02-28 來源:中山日報


   練海燕向記者展示自制教具。

她個頭不高,一雙眼睛烏黑發(fā)亮,流露出聰穎的光芒。她用四年時間打磨制作教具,獲評2021全國中小學優(yōu)秀自制教具展評活動一等獎。她就是練海燕。

練海燕是三鄉(xiāng)鎮(zhèn)新圩小學的專職科學實驗教師。教學第一年,她遇到不少困難:學校教學條件較差,無法提供上課用的各種實驗器材及相關設備,造成很多實驗無法達到預期探究效果,也無法激發(fā)學生上課的興趣。為了改變這一局面,她決定自主設計實驗、自己找材料,自制教具。于是,她每天上課之余都“琢磨”更優(yōu)化的實驗材料、更明顯的實驗效果以及更有趣的探究方式;周末,她經常一個人來到實驗室,構思實驗設計方案,并不斷測試與改進。

在新圩小學的“創(chuàng)客室”里,擺滿了各種造型各異、趣味十足的“教具”。這些是練海燕和團隊8年來的“心血”,也就是他們自制的教具,其中的齒輪傳動系列創(chuàng)新實驗教具最“耀眼”,它是練海燕最滿意的自制教具“作品”,曾獲評2021全國中小學優(yōu)秀自制教具展評活動一等獎。

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探究齒輪傳動的特點,激發(fā)他們學習科學的興趣,練海燕一直在思考如何設計一款教具,這個教具既能吸引學生探究興趣,又能讓學生直觀地“看見”齒輪轉動的過程。2017年,她開始制作“1.0版本”的齒輪傳動系列裝置,并在課堂中驗證教學效果。但在實踐中她很快就發(fā)現:齒輪片的材料不當導致了裝置運行時嚙合不順暢、缺乏計數裝置導致學生對齒輪轉圈數據難以記錄……為了解決技術難題,練海燕跟團隊深入研討,并一次次改進優(yōu)化教具。在歷經無數次磨合后,直到2021年終于完成了這一系列的實驗裝置。在創(chuàng)客室的小課桌上,至今還保留著10多個直徑大小不一的齒輪片,它們是練海燕制作齒輪傳動裝置教具過程中的“失敗品”。練海燕告訴記者,齒輪片看上去很簡單,但是光是做出想要的效果,就嘗試了30多個后才確定下來。

中山市小學科學教學技能競賽一等獎、廣東省實驗操作與創(chuàng)新技能競賽榮獲一等獎及創(chuàng)新實驗獎、全國實驗教學說課活動一等獎、全國優(yōu)秀自制教具評選活動一等獎……一系列的獎項和榮譽,見證著練海燕探究優(yōu)質科學課的執(zhí)著。

記者 林燕英 圖/鄭建玲

◆編輯:龍慧◆二審:鄭沛鋒◆三審:周亞平

版權與免責聲明:
① 凡本網注明“來源”為“中山日報”、“中山商報”、“中山網”的所有文字、圖片和視頻,版權均屬中山網所有,任何媒體、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、鏈接、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(fā)表。已經被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、網站,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“來源:中山網”,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。
② 本網未注明“來源”為“中山日報”、“中山商報”、“中山網”的文/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,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。如其他媒體、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,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“來源”,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。如擅自篡改為“來源:中山網”,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。如對文章內容有疑議,請及時與我們聯系。
③ 如本網轉載涉及版權等問題,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與中山網聯系。
聯系人:陳小姐(電話:0760-88238276)。